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新能源转燃油(不省钱还伤车的「醇基燃料」)

发布时间:2024-04-20 18:18:27 游览:56 次

不省钱还伤车的「醇基燃料」

-35

燃油不存在新能源概念,醇基汽油或「醇类燃料」早在多年前已进行过失败尝试。汽车「新能源转型」目前还在初级阶段,大多数C端用户对于新能源还没有准确的概念;以至于后市场出现了一些打着“新能源”幌子的所谓“清洁燃油”,然而只要是通过燃烧转化动能的燃料都是常规能源。因为不论煤炭石油还是天然气,这些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在燃烧时也会产生排放物;而作为工业“副产品”的醇类燃料,其本质也没有区别。

新能源概念:指可再生的无限能源,比如光线、风力、水力、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转化成为的「电能」可称之新型能源,以目前的技术水平人类只能利用这些方式,最终结果也只能获取电。而消耗常规能源获取的电能,其严格意义上都不属于“清洁电能”,比如火电以及氢燃料化学发电,那么醇基燃油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乙醇汽油和清洁汽油

-69

在无铅汽油中添加10%的燃料乙醇,可以实现减少排放。无水燃料乙醇充分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水。相比无铅汽油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等百余种排放物而言,燃烧乙醇确实能达到理想的减排效果。然而乙醇的热值仅仅为汽油的60.9%(26796kj/kg),如果全数换用乙醇则会造成车辆油耗的大幅升高;那么在大面积普及乙醇后势必造成「醇价」的猛涨,对于汽车用户而言则要面对用车成本的提升,所以使用纯乙醇作为燃料是不可取的,国标乙醇汽油只添加了10%。

-67

重点:不宜使用乙醇替代燃油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乙醇对于橡胶制品有“溶胀性”;高纯度乙醇会腐蚀发动机的油路甚至工程塑料材质的油箱;其次乙醇的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乙酸,这种物质对于金属材料与机油都会产生影响,所以乙醇只能控制在10%~20%的范围内(欧美有E15/20乙醇汽油),过高含量即使加入防蚀剂也会带来问题。

醇基燃料没有下限

后市场销售的所谓「醇基燃料」,其主要成分多为甲醇,原因为此种物质的制造成本比乙醇低。而甲醇不仅具备对有机物的溶胀性,同时对于铜铁铝及其合金金属都有腐蚀性;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甲酸还会与机油产生化学反应,也就是说甲醇对于汽车的核心总成发动机、油路系统甚至排气净化系统都会产生损伤。

后市场销售的醇基汽油多为「M100&M85」,其概念为100%纯甲醇以及85%的甲醇调和15%的无铅汽油,试想这些燃料不用在针对性生产的汽车上,发动机还能用多长时间吧。而且甲醇的热值还不足无铅汽油的一半,仅为19464kj/kg了足够低的热值等于足够低的扭矩;发动机扭矩的下降则需要拉升转速补偿输出功率,所以使用甲醇会造成油耗倍数级的升高,同时还会加速发动机的磨损。至于乙醇基调和燃料油也有相同的问题,超过国标的燃油都不建议使用。

总结:醇基燃料或醇基汽油多为“加盟类”的商业模式,说白了和行骗模式已经“肩并肩”了。对于这种所谓的新能源要有甄别能力,作为汽车用户也不宜尝试使用这种燃油;早在2000年后的汽车保有量激增的初级阶段,后市场就已经有很多改装和兜售醇基燃料系统的商家,然而因问题不断所以后期也基本消失了。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新能源车市场飞速发展,销量逼近700万辆,渗透率达到25%。与此同时,行业洗牌现象不断上演。

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垄断中高端市场的局面,被比亚迪、广汽埃安等传统自主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打破。进入2023年,新能源车正式告别了补贴时代,特斯拉打响了新年降价的第一枪,小米、百度等科技企业也即将入场,新能源领域的大战一触即发。

新能源车将迈入千万辆时代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同比增长将达到40%,渗透率接近40%,整体销量有望达到1000万辆的规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近日在2023年百人会媒体沟通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要实现翻一番的同比增长几乎不可能,但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千万辆时代的国家。

补贴退坡、供应链不确定性等因素给新能源车市场带来不利影响。其中,补贴退出导致消费者购车成本上涨最高可达1.26万元/辆,这将对处于中间价格地带的新能源车造成一定的影响。

“未来3~5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有80%的燃油车品牌‘关停并转’产生大量闲置的生产线。”张永伟表示,燃油车车企必然会做最后的挣扎,或加速转型,或寻求新的出路,但考虑新技术的投资成本较高,部分车企和产品将加速淘汰出市。

从2022年的市场来看,新能源车正在加速吞噬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比亚迪在2022年超越一汽-大众成为国内销量冠军。从近两年的汽车市场发展来看,在激烈的竞争下,一些合资品牌的产品逐步淡出市场,这包括广汽菲克、雷诺等为代表的二线合资品牌,它们的产能利用率较低,如今已经退出市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得益于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22年首次达到了50%。

从市场结构来看,过去多年,电动车市场呈现“中间小、两头大”的市场格局,高低两端电动车占据了多数比例。“今年市场形势要变了,哑铃型变成纺锤型的现象将更加明显,中间价格地带将是主战场。”张永伟对记者表示,15~30万元车型占比有望接近50%,中端车型将成为主战场,这是油车和电动车展开绞杀的市场,也是国内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竞争的焦点,价格战和品牌战都会在这个领域产生。

张永伟认为,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量空间未来主要在三线及以下的下沉市场。百人会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份,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54%。其中,崇左、三亚、柳州等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

据百人会预计,2023年国内将有超过100款新能源车型上市,车企对多元化、新兴消费需求的响应能力提高。“过去,燃油车的新车平台三年出一款车,现在电动车平台,平均一年半就可以出一款新车。新能源车市场供给的能力空前加强,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应用会成为新的亮点。”张永伟表示,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成熟,将进一步抢占燃油车市场。

此外,电池成本有望下降也将推动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在电动车市场中,电池仍然占据着主要成本。过去一年,电池原材料价格飙涨给新能源车企带来压力。进入2023年,动力电池产能将会集中释放,电池供应瓶颈的问题将得到极大改善。同时,部分电池原材料价格将逐步恢复到理性的状态,电池技术的创新也将推动成本进一步下降。

市场洗牌

乘联会发布的2022年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榜中,比亚迪以180.0万辆的成绩稳居第一,远超其他车车企;从排名前十的企业来看,除了特斯拉中国外,其他九家企业均为自主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十榜单中,只有哪吒汽车和理想汽车位居前十。除了比亚迪、特斯拉和上汽通用五菱外,吉利汽车和广汽埃安排在第四名和第五名,销量分别达30.5万辆和27.4万辆。相较于头部造车新势力10万辆左右的成绩,传统自主品牌优势明显。

过去几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已经迎来了一轮洗牌。2014年前后,造车新势力开始兴起,随后资本加持、造车企业的数量逐步增多,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不断增加。但造车门槛较高,由于战略、资金等问题,一大批造车新势力先后倒下,资本市场也开始趋于理性。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不断壮大,年销量达到了10万辆级。进入2022年,传统自主车企推出的独立新能源品牌销量快速增长,重塑市场格局。

从过去几年发展来看,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广汽埃安,2022年皆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对于比亚迪来说,其在核心三电领域具备优势,同时混动市场的爆发推动了比亚迪销量的快速增长。而从广汽埃安、吉利新能源推出的产品来看,主销车型覆盖中端市场。2022年,电动车市场结构开始向中端市场聚集,这使踩准市场发展节奏的部分传统自主车企获得了快速发展。此外,广汽埃安等新能源品牌虽然依托于传统车企,但独立运营,在组织架构上较为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广汽埃安已经脱胎了传统的母体,会用更独立的方法来推动新能源汽车。”张永伟对记者表示。

对比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虽然跨入了年销10万辆的门槛,但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3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理想和蔚来更多在品牌和产品定位方面做差异化竞争,但是更为熟悉中国消费者的传统自主品牌,已经用它们娴熟的性价比打法,开始试图进攻理想和蔚来。此外,在20~30万元的区间,特斯拉一度几乎没有对手,而比亚迪重点打造的汉,因为在轴距特别是续航里程上的优势,在2022年刚刚与特斯拉打个平手。但在这个区间内,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在售车型都没有轴距与续航里程的优势。

“汽车行业未来竞争要回归先进制造的本质上,提高先进制造的技术水平,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做好成本控制。比如,特斯拉最先引进了一体化压铸技术,包括生产管理、流程管理的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汽车的制造成本,才有降价的空间。”张永伟对记者表示,市场格局仍处于变化中,远未成型,但一定有大量的品牌被淘汰。他认为,一些高端品牌在做下沉市场,豪华车企都要盯着经济型的产品领域,这意味着竞争将更激烈,市场出清的过程就是品牌淘汰的过程。企业看准市场后应该快速推出产品、加快投资,节奏慢的企业一定会被淘汰。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