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残疾人证,或者只有二代残疾人证的个人可以免交新农合费用。这个免交新农合费用并不是说不交,而是由当地的财政部门代缴,这样也是对残疾人的关爱和照顾。
免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群有以下几类:五保户、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员、优抚对象和农村老人。
五保户是指在农村地区的一类人群,他们无儿无女,自己年龄大又没有经济来源,针对这类人政府年除了会供给粮油之外,还会为他们开启免交新农合服务。
贫困户即使脱贫了,在我国农村地区还是广泛需要帮扶的,对于一些还比较贫困的家庭在医疗补助方面也会给予一些帮助,其中免交新农合就是其中的一种帮扶政策。
被认定为低保户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大部分地区对这类人是免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费用的。政府帮低保户承担了医疗保险缴费。
并不是所有农村残疾贫苦人员都免交新农合,因为残疾也是有等级,达到重度残疾的人群才能免交,具体要看当地的规定。
优抚对象包括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等,近几年国家对优抚对象的补助标准也在提高,同时有的地区规定对此类人群可以免交农村合作医疗,但也只是少部分地区有这样的政策。
农村老人各个地区规定不一样,有的地方是60岁,有的地方是70岁,有的地方是80岁,具体哪个年龄段免缴,还要根据当地的规定的规定来执行。
残疾证 医保100%报销
有残疾证的人住院报销的地点如下:
1、持社保卡的残疾人可直接向社保经办机构或定点医院报销基本医疗、康复服务费用;
2、护理费可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申请报销;
3、未参加医保的残疾人,住院费用无法报销,但可根据残疾补助政策获得一定扶持;
4、住院报销比例为65%,出院后可进行二次报销,二次报销比例为15%,累计报销比例达80%。
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了残疾人享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以及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措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涉及残疾人社会保险待遇的相关规定,包括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
3、《残疾人就业条例》:明确了残疾人就业权益保护和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
4、《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了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和国家提供教育服务的义务;
5、《残疾人两项补贴办法》:规定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发放标准和程序。
综上所述,持有残疾证的人在住院时,可通过社保卡在社保经办机构或定点医院报销基本医疗和康复服务费用,护理费则向地方政府申请,未参保者虽无法报销住院费,但有残疾补助政策支持,且住院报销比例为65%,出院后还可享受15%的二次报销,使累计报销比例达到8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四十七条
残疾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残疾人所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残疾人家庭,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第四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会救助。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各级人民政府对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康复服务、必要的辅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换,应当按照规定给予救助。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法律分析:报销比例:一级医院90%,二级医院87%,三级医院85%,住院累计报销30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跟按照国家下发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其中属特困人员的给予全额资助,属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的给予定额资助,保障即获得基本医保服务。重度残疾的重点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中,对经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对救助后仍有困难的要充分发动社会慈善力量予以帮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