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全国各地缴费基数与比例略有差别,以下计算以深圳市为例:
一、社保缴费计算:
1、养老保险:9000×8%=720元
2、医疗保险:9000×2%=180元
3、失业保险:9000×0.5%=45元
4、基本公积金:9000×5%=450元
5、汇缴补充住房公积金(非政策强制):9000×7%=630元
综上所述:五险一金总缴费额为:1395~2025元
720+180+45+450=1395元
720+180+45+450+630=2025元
二、个人所得税缴费及最终拿到工资计算:
1、2018年10月1日以前的旧个税法:
(1)按社保最高缴纳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五险一金-起征点=9000-2025-3500=3475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3475×10%-105=242.5元
税后工资=税前工资-五险一金-应纳个税=9000-2025-242.5=6732.5元
(2)按社保最低缴纳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五险一金-起征点=9000-1395-3500=4105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4105×10%-105=305.5元
税后工资=税前工资-五险一金-应纳个税=9000-1395-305.5=7299.5元
2、2018年10月1日以后的新个税法:
(1)按社保最高缴纳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五险一金-起征点=9000-2025-5000=1975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975×3%-0=59.25元
税后工资=税前工资-五险一金-应纳个税=9000-2025-59.25=6915.75元
(2)按社保最低缴纳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五险一金-起征点=9000-1395-5000=2605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2605×3%-0=78.15元
税后工资=税前工资-五险一金-应纳个税=9000-1395-78.15=7526.85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法律分析:五险一金是国家强制性的,以个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各地可能略有不同,五险一金一个月大概是1500元左右,包括个人和单位缴纳的。1、养老保险: 个人交纳8%,单位交纳22%;2、医疗保险: 个人交纳2%,单位交纳10%;3、失业保险: 个人交纳1%,单位交纳2%;4、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只由用人单位交纳,个人无需缴纳。社会保险基数简称社保基数,是指职工在一个社保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税项的月平均额来进行确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计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保费和职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
法律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