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玄关是否需要隔断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玄关应设置隔断以分隔空间,但作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她认为,将玄关规划为储物间更为实用,这样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家居收纳能力,作者通过对比分析,指出玄关隔断并非必需,而是要根据个人需求和喜好来决定,玄关设计应以实用性为主,不必拘泥于传统观念。
最近我观察了一个颇具创意的装修案例,颇为吸引人——屋主在玄关处并未设置传统的隔断,而是巧妙地打造了一个储物间,极大地提升了空间的实用性。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身边许多朋友在装修时的纠结:玄关是否需要隔断?没有隔断可能会让客厅一览无余,缺乏隐私;设置隔断又担心会阻挡光线,使空间显得狭小。
这个问题的答案完全取决于个人需求。
以这个案例为例,北京的一处150平方米的四居室住宅,原本的户型并没有独立的玄关区域,厨房门洞的设计也使得动线显得拥挤,如果按照传统思路设置隔断,要么占用宝贵的空间,要么储物能力有限。
屋主展现了其独到的见解,选择在入户门旁边“挖掘”出一个储物间——采用了到顶的鞋柜和U型布局,不仅能够容纳小推车和轮椅,还能存放大量的纸巾和洗衣液,中间的镂空区域还能摆放钥匙和绿植,其储物能力远超单一的隔断柜。
有人可能会担心,没有隔断会不会缺乏隐私?但从实际案例效果来看,储物间实际上起到了间接遮挡餐厅和沙发区视线的作用,比生硬的隔断墙更加自然。
拆除了南阳台与客厅之间的墙壁后,整个空间变得通透,阳光可以毫无阻碍地照射进来,完全没有压抑感。
我自己家在装修时也曾面临玄关设计的抉择,最初,我们考虑安装一个镂空隔断,既能够遮挡视线,又能摆放装饰品,居住两年后我们发现,鞋子越来越多,隔断上的装饰品容易积灰且难以清洁,反而是玄关柜底部存放鞋子、中间放置钥匙的区域最为实用。
案例中的储物间实际上是将“收纳”和“过渡”功能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关上门,玄关显得整洁有序;打开门,则是家庭的“物资储备室”,尤其适合有孩子的家庭,玩具、婴儿车、换季衣物都有了合适的存放地点。
这种设计也需要考虑户型的实际情况,如果小户型的玄关本身就比较狭窄,强行加入储物间可能会显得拥挤;但在案例中150平方米的大空间里,通过稍微调整餐厅布局,不仅不会影响日常活动,还能让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用餐时,只需抬头就能看到客厅,孩子在沙发上玩耍,家长在餐厅也能随时照看,这种设计比起隔断墙所带来的“独立感”更加温馨。
玄关设计不必拘泥于传统的隔断,关键在于明确你家玄关最需要的是“遮挡隐私”还是“收纳杂物”,如果家中物品繁多、人口众多,像案例中这样将玄关转变为“储物间”,可能比单纯的隔断更加实用。
毕竟,装修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外观的美观,而是为了让居住者感到舒适、使用方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