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都市异地社保卡使用问题得到解决,慢性病患者跨省就医可直接结算,异地就医报销不再困难,患者只需在参保地办理备案手续,即可在异地享受医保待遇,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异地就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保服务的便利性,成都市医保局将继续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流程,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医保服务。
曾经,一摞摞的报销单据和两地奔波的辛酸,将成为数千万慢性病患者的尘封记忆,2025年,中国医疗保障迎来了里程碑式的变革——国家医保局宣布门诊慢性病跨省直接结算将覆盖全国所有统筹区,这意味着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病患者在异地就医时,只需刷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就能当场完成报销结算。
这项改革遵循了扎实的三步走路径:2024年底,各省份至少完成一个统筹区的覆盖;2025年上半年,实现80%三级医院接入;到明年年底,最终完成全国所有统筹区的全面覆盖,结算病种已从最初试点的2种扩展至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等5类高发慢性病,覆盖九成以上慢病患者需求,最让群众称道的是手续的简化,转诊证明等6项材料被取消,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办理线上备案,审核时间从15天压缩至48小时内。
中国慢病中心2023年报显示,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已达2.5亿人,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3年跨省异地就医结算量突破3000万人次,较2018年增长了17倍,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医保系统构筑起三重保障: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已联通46万家定点医药机构,日均处理超200万笔结算;各地三级医院开设跨省结算专窗,配备专业导办人员;智能审核系统对异常数据实时预警,筑牢基金安全防线。
在海南过冬的北京糖尿病老人刘先生感慨:“去年复查拿药还要攒半年单据回京报销,现在刷下电子医保卡就直接抵扣,省下的不仅是两千多路费,更是不再提心吊胆的煎熬。”政策落地仍面临用药衔接的挑战,异地处方与本地医保目录差异导致部分药品需自费,人民日报调研显示,乡镇卫生院结算系统覆盖率尚不足40%,部分罕见病也暂未纳入直接结算范畴,医保专家对此指出:“2025年实现的是制度全覆盖,服务体验优化仍需医疗、医药、医保的三方协同。”
当您或家人异地就医时,记住三个关键动作:提前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备案;就诊前查看医院结算标识;保存好结算单据备查,这场持续七年的医保改革正将“异地报销难”变成历史名词,您是否已体验过跨省直接结算?最期待哪些服务优化?
信息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中国政府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